《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4:02:04
jyiyuftjy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诗韵传千古,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引得无数游人来苏州寻幽揽胜。世纪末的一个秋天,我只身孤旅,带着满身风尘和疲惫,来到了苏州。我不是来看风景的,尽管我现在就站在风景之中。我也并不是一个随众的人,我之所以来这儿,是因为我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强烈的游子气息,读出了孤独和漂泊。我亦是游子,我想聆听一个唐朝诗人沧桑的心跳。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的枫桥古镇,因邻近枫桥,所以又叫枫桥寺。古色古香的建筑,耸入空中的佛塔,袅袅而来的钟声,使这座古刹散发出流泻千年的古文化风韵。寒山寺的门前就是直通古运河的枫江,说是江,实际上也只有一条河宽而已。枫桥就横跨在枫江之上,距寒山寺不过百步之遥。沿河两岸是无数粉墙黛瓦的江南人家,一直延伸到远方。

枫桥的北堍与铁岭关相连,铁岭关又称枫桥敌楼,为明代抗倭建筑,是苏州仅存的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古藤沿着斑驳的城墙攀援而上,古关愈显雄伟、轩昂。枫桥也只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半圆形单孔石桥,造型古朴雅致,除多了一份古老和斑驳之外,它与众多的江南拱桥并没有什么两样。站在铁岭关上,西风残照,古寺、古关、古桥,散发着浓郁古典气息的江南民居,这一切让人有一种不胜幽古之感。

张继作这首《枫桥夜泊》的具体时间也颇有争议。一说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张继避难南下,漂泊于江淮,行踪到过吴中一带。还有一说,张继作此诗是在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他驾一叶小舟到姑苏外漂泊途中所写。不管哪一种说法,张继作此诗时心情不佳是肯定的。江南秋夜,孤舟一叶,羁旅的孤单在寒冷的秋夜达到了极至。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江边枫叶,渔家灯火,穿过时空而来的悠悠钟声,这美丽而寂寞的江南秋夜令游子断肠。在寒山寺旁的枫桥苑内,有一尊张继的雕像,雕像取半卧姿,他仍像卧在船头,举首,闭目,神情黯然,雕像较好地把握了张继的神韵。
回答者: 你是谁啊哈哈后 - 举人 四级 6-6 21:1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①对愁眠。
姑苏②城外寒山寺③。
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