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曹刿是怎样论战的,从几个方面论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3:37:48
明天中考,大家帮帮忙啊

开始:民心所向
过程:选择合理的时机
结尾:观察,追击败军

  开始:民心所向
  过程:选择合理的时机
  结尾:观察,追击败军
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和远见卓识,能见义勇为、沉着冷静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
  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
  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
  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写道:“春秋时候,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另外,曹刿关心国事,谋虑深远。他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有为国效劳,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

  1. 从开头至“战则请从”      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第二段:从“公与之乘”至“遂逐齐师”      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

    第三段:从“既克”至结尾        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

  2.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3.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