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有理数加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6:08:52

初一数学教学,面临着小学算术与中学数学的衔接,其中有四个过渡:

•.从算术的数过渡到有理数;

•.从有理数过渡到代数式;

•.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过渡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从等量过渡到不等量。

有理数一章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它是整个代数的基础,也是数学乃至物理、化学的基础。特别是有理数的运算,尤为基本。。因此,务必使学生切实学好。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理清概念,掌握法则。

掌握负数概念,是这章的主要难点。解决这个难点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解决:

1.引进“负数”的必要性。

首先让学生回顾算术中整数和分数的产生过程,通过生动的事例,说明客观世界存在种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觉得,为了分清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负数的引进是必然的,有其现实基础的。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哲理。

学生认识用文字来区分相反意义的量是合理的,但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表示法的缺点,从而认识“十”、“一”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及意义,以加深对正数、负数、零的理解。

2.总结有理数的分类。

进而,引导学生按“整”、“分”来分类:

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

有理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又可按“正、负、零”来分类:

正整数(就是自然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包括正小数)

有理数 零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包括负小数)

至此,学生对有理数有了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概念。

建立了有理数概念,再通过数轴,说明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比较等概念。这些概念是建立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基础。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