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古代文学作品分析的几种模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22:27:12

学习古代文学,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初学者,面对一篇作品不知从哪入手,往往是三言两语后就觉得无话可说。我简单谈一些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或许可以帮助初学者打开思路。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一般要在掌握一定古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可能的话,结合注释),读懂作品,领会大意,然后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有所侧重。

要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应该掌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作者的总体创作情况,然后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比如分析左思的《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首先要知道,左思是西晋著名诗人,出身于寒门,仕途颇不得意,有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志向,但在门阀社会里,他的志向是不能实现的。《咏史》(其二)正是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世族门阀的矛盾,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抒发了作者心中愤懑不平之气。可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其作品,对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不难把握,而且理解得更加深透。

作品的艺术特色往往是多方面的,比较复杂,分析起来也许会更加困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了解作品的出处或作者的总体创作特色,在此基础上,再对要分析的作品进行检验,看看那些总体的艺术特色在该篇有无体现。比如《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民歌的艺术特色,在褚斌杰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纲要》中讲了四点:1、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4、丰富的语汇与和谐的韵律。对照以上特点检验,我们容易发现,《蒹葭》一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用秋景起兴,以景托情;运用了复沓的章法:全诗三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回环跌宕,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句式以四言为主;与复沓的章法相对应,注意词语的变化使用,并使用双声叠字词写景状物,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隔句用韵为主,和谐而自然。

第二步,再看该作品还有哪些独具的特点。《蒹葭》把一片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之情溶铸在一起,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在对意中人的往来寻觅之中,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就在前面流水环绕的小洲之中,似真似幻,可望而不可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起,虚实相生,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这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