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妈妈写个摘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0:43:07
这篇文章怎么写摘要啊!帮帮忙!
当然,转变教学观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如转变课程观、学生观等,这些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教法与学生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共建语文学习的广阔舞台,让全新的语文教学植根于课堂教学,让语文的教与学绽放出新的亮点!

如何更好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石湾中心小学 朱苏
我教了14年的语文,一直在否认传统的课程理念,因为它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得到的越多,因此课堂上教师是竭力讲深、挖透,将整理好的语文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我的否认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不谋而合。我更自觉地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把握新理念,运用新的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于课堂中。所以,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我试着坚持做到以下几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
一、转变教师角色,适应全新语文教学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一,我是个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我强调师生之间的积极合作。我走下讲台,不仅是身体走下去,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走下去,我把自己的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角度、文化积累等方面体验和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还要求自己是个学习者。过去,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才知道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试想,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可能无止境的给予。在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的新课程教学中,在知识与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在鼓励探究发现的氛围中,我尽量多学习,多吸收,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自己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与学生共同发展,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还让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我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中的行为,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努力去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在这一点上,我特别重视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