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医女和御医女是几品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5:19:44

内医
  内医正是韩国内医院官阶的一种,正三品:
  使唤医女→实习医女→医女→医官→主簿→内医正
  中国太医的历史脉络
  我国太医在汉代就设立官职。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元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则已经有了分科。
  清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1644年),在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地址大约在东交民巷西口的一个大院里,太医在这里办公、学习。后来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因此在地安门外另建了太医院。清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疗机构,为帝后及宫内人员看病、制药,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太医院中的官吏和医务人员均称为太医,而且都是汉人。不过在乾隆时期,曾任命过一名满人来管理院务。
  在《大长今》中,长今最后被中宗封为正三品堂上官,而中国太医院中的最高官位院使仅是正五品。太医院品阶的变化如下:
  韩国内医院官阶:
  使唤医女→实习医女→医女→医官→主簿→内医正
  清太医院官阶:
  医生→医员→医士→吏目→御医→右院判→左院判→院使

  电视剧中,长今最后被中宗封为正三品堂上官,而中国太医院中的最高官位院使仅是正五品。下面的图示可以看出中韩太医院品阶的变化。

  韩国内医院官阶:

  使唤医女→实习医女→医女→医官→主簿→内医正

  清太医院官阶:

  医生→医员→医士→吏目→御医→右院判→左院判→院使

  但是在韩国上了内医院做到四品佥事了还不能算官家难道平民只能当到三品以上的堂上官(穿红袍的那种)才能算进入贵族行列

  太医院分科细致针灸科道光年间被取缔

  清太医院分科经过多次改制,顺治年间分为大方脉科、小方脉科、痘疹科、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等11科。嘉庆二年(1797年)痘疹科并入小方脉科,口齿咽喉合为一科成为9科。嘉庆六年(1802年)又将正骨科划归上驷院,成为8科。

  在《大长今》中被重点讲述的神奇针灸法,在道光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