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歌的代表诗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5:41:53

岑参(715—770年),南阳新野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天宝八年(749年),岑参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三年后回长安。天宝十三年(754年),又作安西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之乱后,至德二年(757年)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等官职。大历元年(766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
岑参生活在唐代盛期,但不愿以文章换取功名,而向往到边塞去建功立业,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他的许多优秀诗篇就是这时创作的。他不愧为盛唐时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和《天山雪歌》等名诗。诗歌题材广泛,其中边塞诗数量很多,且质量很高。有《岑嘉州诗》传世,《全唐诗》中收录其诗400余首。今人有《岑参诗校注》等。

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但“高岑”并称,则始于他们的好友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两人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鲍照,原非专称。
由于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差异,高适、岑参的诗又有重要区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高、岑边塞诗成就最高。近人以“高岑”并称往往是因其边塞诗。同时,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诗风相近的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人均被列入此派。
代表作: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