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光在美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1:31:52
天下风光在美文
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曾作下山水游记名篇“永州八记”,甚为后人称道。其中列为八记之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描绘了他游览西山的经过,作者笔下的西山景色旖旎,引人流连陶醉。尤是他极尽溢美色彩的“然后知我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的感叹,更给西山增色添美。也因此今日之西山成了永州胜景之一。究其实,西山是偏僻的,景色也非柳公描摹的那般好,游览过后,自有“笔下生花”之感。可见,西山之名是仰仗于柳公之文始得传扬的。“韩柳文章李杜诗”啊,这柳公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自是举足轻重的!又譬如庐山之瀑布,较之在世界上亦有名序的贵州黄果树瀑布,不论从瀑布本身的壮观气势,还是从周遭自然风光的角度相比,都要逊色不少了,但却因了李白平生最为豪放壮美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偏偏赐美于庐山瀑布,因而庐山瀑布在国人心里名声更响、景色更美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大凡山水之色,因文得名不足为怪啊!
众所周知,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为江南三大名楼,其三座名楼都临江倚水,年代久远也都不相伯仲,皆为千古名楼,且三座名楼的建筑各有千秋,留下的历史背景资料皆有撩拨后人游兴之处:黄鹤楼有仙人王子安及名士费文韦乘鹤登仙之传说,登楼有置身仙境之感;滕王阁为滕王李元婴之所建,游人揽胜之时,自是能感知古代贵爵轩昂达贵之风范;而岳阳楼实为东吴名将鲁肃修建的阅军楼,今上城楼,面对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依稀可辨1700多年前那金戈铁马的壮烈情境!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三座名楼是不好排列座次的。但今人知道或膜拜于岳阳楼的似乎还是多一些,缘于何故呢?
鄙人妄自推测,以为原因有三:一为三楼当中,古代文人骚客为岳阳楼酒墨赋情居多,众口自能铄金了;其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声名盖世,尤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句广为后人奉为修身处世的励言,为岳阳楼增色万千;其三,明代魏允贞盛誉巴陵的一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感叹为世人所传,给人以先入为主的印象,也为岳阳楼赢得一个得天独厚的论证!
其实,说到岳阳楼因文而扬名,另两座名楼亦有不少华章为其歌赋之,且各有流芳百世之佳构。黄鹤楼有崔颢久负盛名的《登黄鹤楼》,此诗一度为唐人绝唱,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第一”。相传李白登上黄鹤

王 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 炯 (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 (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 (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