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歌德巴赫幻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7:54:27

看一看吧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 1742年,德国一位数学老师歌德巴赫曾向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如下问题: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但欧拉未能给出解答,这就是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数学王子高斯曾说过:“数论是数学的皇冠,而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它事实上也是解析数论这一重要数论分支的一个中心课题。我国数学家在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1938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几乎所有大于6的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也就是说歌德巴赫猜想几乎对所有的偶数成立。随后,我国数学家王元、潘承洞、陈景润又在弱型歌德巴赫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尤其是陈景润在1966年利用了筛法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1+2”的问题。即:存在一个正常数,使得每个大于此常数的偶数均可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一结果是到目前为止,对歌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好结果。国际上一般称之为“陈氏定理”。此结果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世界数学家的重视和兴趣。当时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姆与德国数学家李希特正合著一本《筛法》的数论专著。原有十章,付印后见到了陈景润的“1+2”的结果,特增印了第十一章。章名为“陈氏定理”。虽然这一结果离歌德巴赫猜想(即“1+1”)仅一步之遥,但要完全攻克它,仍然存在十分巨大的困难。有的数学家甚至认为若未发展出新的数学工具,要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几乎不可能。

是数学上的歌德巴赫猜想吧
歌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 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是数学问题,谢谢。

歌德写歌词
巴赫为他作曲
基本上只能是一种幻想
所以简称为歌德巴赫幻想

是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所有的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
哥德巴赫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生于1690年。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