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资深摄影师分析比较胶片机和数码相机的宽容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1:52:27
对于一个光比很大的场景,比如光比超过7档光圈,要完美地保留整个高光区和阴影区的细节,用传统的顶级胶片机和现今的顶级数码相机拍摄,哪个更有优势?请详细阐述为什么.
感谢一楼的回答,事实上,反转片比起负片,宽容度更小.不知道号称人像王的数码相机富士S5PRO的宽容度和胶片机比起来怎么样,据说S5PRO是目前数码相机中宽容度最高的,是这样吗?

一次成像难以同时兼顾大光比场景的高光区和阴影区,瓶颈是感光元件吗?镜头的解像力会不会有影响?

基本上大家都一致认为,以现有的条件,一次成像大光比场景可能性很小,虽然可以通过后期合成达到目的.每个人的答案都很有启发性,选最佳答案还真不容易,无论投票结果如何,都感谢各位的指教.

胶片的宽容度大于数码的宽容度,但不管胶片机还是数码机,它们对亮处宽容度要大于对暗处的宽容度。比如胶片,对亮处能宽容5档光比,对暗处只有2档,前后共7档,因此在你测好光的时候,最好调小一两档光圈,就能拍出更多暗补的细节,由于亮部有5档的宽容度,足够了,可以先不用管它。
数码的宽容度跟这同理,只不过宽容度要小些,小于7档

反转片跟这正好相反,也就是对暗处的宽容度要大些

至于你说的顶级胶片机和现今的顶级数码相机相比,可能还是胶片机宽容度大吧,也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的能超过胶片的?我对这就了解不多了~~~

数码的宽容度还是远远达不到胶片的水平。记不记的拍摄胶片的时候有个词叫做倒易定律,个人觉得胶片的宽容度高也是和倒易定律有关系的。

实际上胶片比数码尤其高的地方在于高光位置。前几天我拍了一张相片,用的柯达EB3的胶片,由于相机不久前摔过,测光不准确,冲洗出后严重过曝,通过后期居然可以调整回来。这就是得益于胶片的超高宽容度和高光区层次细致。我后来又对原来拍摄的一张同样过曝的数码相片进行调整,其实这张相片的过曝程度远不及那张胶片,但是高光部分完全无法修复。用吸管观看高光位置数据。RGB全部为255。

而用吸管观看胶片的高光部分,全部有层次,虽然肉眼无法看出,但是看数据可以明显看出。

====================

补充答案

瓶颈应该是感光元件吧,其实我们的眼睛不就比胶片强很多,胶片又比数码强很多,镜头解析度对宽容度的影响还真没有研究过,应该不会很大吧。

1、7档光比对于CCD来讲力不从心,S5PRO也难以一次成像成功。

2、可以考虑胶片的分区曝光法,也可以考虑数码多张包围曝光后进行后期合成。

3、最后考虑反转片,这需要精确的曝光和冲洗,推荐使用大量的包围曝光。

4、镜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采用顶级镜头,拥有经典光学结构和防色散的之类。

我的一点想法,希望有帮助!

附:我想瓶颈主要在感光介质方面,参考后面朋友的回答,我强烈推荐用数码分区包围曝光后进行合成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