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芡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07:01:29
为什么会叫勾芡?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叫的?哪里开始有记载?我想知道由来.谢谢!

勾芡始见于《礼记·内则》中的一段话,言菜肴调和云:“堇、鈈、枌、榆、免、薧、潃、瀡以滑之。”谓用这些野菜、草叶制得的粉浆作勾芡加进食物使之滑润
  是叙述儿子媳妇或女儿女婿侍奉父母或舅姑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在讲到饮食时要求做到:

  因为老人口易苦,要用甜品调味使食品甜美;老人口易干,要用堇菜、白榆叶、家榆叶调制,还要浇点油,使食品不致干燥滞口,得到滑利滋润的效果,老人利口下咽。那几种植物的叶子经加热后都会得到润滑的效果。作为人子的一点孝心,想不到竟用到了勾芡和淋明油(“脂膏以膏之”,广东又称包尾油)。算算年代,已三千年上下,说不定夏、商已经创始。以后发展到用淀粉勾芡,便可人人得而享之了。

  这是一种饮食享受,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饮食养生。清人曹庭栋在其《老老恒言》一书中作过阐述。他在引述了《礼记》上那段话以后说:

  甘之以悦脾性,滑之以舒脾阳,膏之以益脾阴,三“之”字皆指脾言。古人养老调脾之法,服食即当药饵。

  勾芡在周代已开始运用。《礼记.内则》篇中有记载。南宋《山家清供》、元代《易牙遗意》、清代《食宪鸿秘》等食籍均载有拌粉、勾芡方法。至今已发展成浆、汁、糊、芡等一整套粉芡处理技法,是中国烹饪有别於世界其他烹饪的独特内容之一。

勾芡的学术概念是:借助淀粉在遇热糊化的情况下,具有吸水、粘附及光滑润洁的特点。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增加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和味道。

勾芡用的淀粉,又叫团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糖聚合物。烹调用的淀粉,主要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麦类淀粉,菱、藕淀粉等。淀粉不溶于水,在和水加热至60C时,则糊化成胶体溶液。勾芡就是利用淀粉这种特性。

绿豆淀粉是最佳的淀粉,一般很少使用。它是由绿豆水涨磨碎,沉淀而成,它的特点是粘性足,吸水性小,色洁白而有光泽。

马铃薯淀粉是目前家庭一般常用的淀粉,是由马铃薯磨碎,揉洗、沉淀制成的,特点是粘性足,质地细腻,色洁白,光泽优于绿豆淀粉,但吸水性差。

小麦淀粉是麦麸洗面筋后沉淀而成或用面粉制成,特点是色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