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翻译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5:28:1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
“友人(),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翻译: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翻译: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翻译:
会的速度啊,本人急用!求求各位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指代学习的内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三个人一起走 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翻译: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 回家了没有理他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翻译:楼上的人来来往往,有的倚着,有的站着,形态不一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翻译: 他们家认为他们的儿子聪明,但是却怀疑邻家的老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指代学习的内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三个人一起走 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翻译: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回家了没有理他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翻译:楼上有很多人都来来往往,有的倚着,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形态不一杨。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翻译: 他们家认为他们的儿子聪明,但是却怀疑邻家的老人

1、之是代词,这里指学习过的内容
2、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这里的“三”也可以是泛指,意思是很多人)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4、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很忙碌的样子,有的倚靠着,有的站立着,没有同一样子的。
5、这一户人家认为自己的儿子非常的聪明,但是却怀疑邻居家的父亲可能要盗窃。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的意思:无实意,帮助构成音节,可不译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论语>十则》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翻译:
那位朋友感到羞愧,从车上下来拉他(表示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