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名字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5:26:00
北海不大为什么叫海呢?

北海名字的由来主要源于一个村庄的历史,就是位于现在北海市区西南角的南澫村。
南澫村, 在北海市区的西南角。南澫村的形成是由于在该村南面有一个直径约1.5 公里的半圆形港湾(今称南澫港)。此港湾是浅海作业和停泊小船艇的理想之地。加上岸上淡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耕种,很适合外地从事渔农业移民所需的生存条件。约在明末(1629年前后)南澫开始有人居住。冠头岭上遗存的一些明墓(其特征为墓碑的顶端是圆角)便是最有力的佐证。据南澫人的世代传说,最早到南澫定居的为张姓和薛姓两户人家,虽不知其籍贯,但南澫村把这两户人家看成是南澫村的先祖。早在明朝初年(约1373),合浦为防倭的需要,在沿岸设八寨,今北海、高德、地角和南澫一带属古里寨(八寨之一)以后,南澫的村民把古里寨作为南澫村最初的村名,他们则是这个村子最早的先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各地来到古里寨谋生和定居的人逐渐多了,南澫人感到继续用古里寨作为南澫的村名已不适合,于是一些有文化的长者重起村名。他们根据南澫地处古里寨小半岛南端的港湾前面是一片大水(大海),故把村名古里寨更名为南澫。“澫”康熙字典(编于1716年)解释为“漫”字,意为“大水也”。从此,南澫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从南澫村名,也可看出该村年代的久远。
 1974年,在南武帝庙正前方的港内,一艘已修好的渔船被搁浅;人们在船底挖沙沟(待潮涨时船能驶出海)时,发现此沙滩下埋藏着大量的珍珠贝壳。当时有人收购,南澫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去挖掘,估计共有十多万斤,说明南澫历史上曾盛产珍珠。据史料记载,冠头岭外有一珠池(产珠的某一处海域)。南村的老人说,明代官方采珠在白龙,民间采珠在南澫。在南海滩发现的大量珠贝,是这一说法的有力佐证。
 南澫开埠以后,广东沿海各地来的渔船日益增多,港湾南端的岸边逐渐建有三条商业小街,当时的街叫埠(南澫人叫“步”,意为靠近水的地方;能停船的码头),分为上埠、中埠、下埠,每埠只有百多米长,其中中埠最为繁华,有米铺、杂货铺、各种熟食摊、赌馆和烟馆。各埠都有一些较有影响的大铺号和老板。如上埠有黄裕丰、李才修、蔡廷翰、梁义兴;中埠有詹成利、韩兴利、詹泗兴;下埠有卜宗礼、龙裕兴等。这些商号或老板,大多为渔船“放船头”,生意非常兴旺。当南澫埠兴旺时,北海村才有人居住(约1796年),故南澫人说,先有南澫街,后有北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