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VFA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1:23:15

挥发性脂肪酸(VFA)
具杀菌效果的物质必须能破坏细胞膜,或穿过细菌胞膜由内部催毁细菌。由于挥发性脂肪酸的分子相当小 (分子重小于700),因此可穿过细菌胞膜,此外中性或未游离挥发性脂肪酸较已游离 (离子的) 的型式更具脂溶性。挥发性脂肪酸的抗菌效果,乃为充分的未游离酸分子与细菌接触足够长时间的结果。低pH值或酸混合的缓冲更易促成未游离状态,因只有未游离状态的酸可通过细菌胞壁进入细胞。酸的存在及降低细胞质pH值一向被认为是酸杀菌活动的方式。现在我们了解游离酸一但进入细胞会增加质子数,而两者皆有抑制细菌效果,但细胞质的酸化作用不像是细菌死亡的主因。因为许多细菌,例如,大肠杆菌在外部环境pH值5-9时仍可保持他们内部的pH值。有两种抗微生物作用的理论最近被提出更深入的研究,虽然仍不能完全了解。然而,确实有一些系列的功能对酸的作用很敏感,包括运输基质及合成大分子。两者中引起任一情况的混乱,皆会产生抑制细菌生长之影响,例如,蚁酸的增加可马上减低革兰氏阴性菌的RNA、DNA、蛋白质、脂质及细胞壁的合成效率。有间接证据证明阴离子在重要的抗微生物机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这项理论及研究也显示无机酸的制菌效果较有机酸弱,且挥发性脂肪酸内碳氧群的脂化作用也产生一些抑制效果。

挥发性脂肪酸。常用于废水厌氧处理。

挥发性脂肪酸(V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