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家讲坛》的几道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7:58:52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出自哪部经典?如何理解?你能举出一些与之印证的事例吗?
2、孟宪实现生心目中的君子是怎样的?

拜托各位了!!

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战国)
全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百里奚都是一些古代的例子

译文:
舜是从耕田的农民中被任用的,傅说(yue四声)是从泥水匠中被任用,胶鬲是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的,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滨进入朝廷做官,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任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思想)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样的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想法表现于脸色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然后人们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灭亡。
结合新版初三语文书书下注释的翻译哦~才学完呢~

1.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战国)

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战国)

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翻译: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肌肤受饥饿(消瘦),使他深受贫困之苦,让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这些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我的理解:
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没有经历过苦难磨练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事例:
现在像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比如洪占辉,他的事迹我们都知道,他很小的时候就承担家庭的重任,经历了很多我们无法体验的苦,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