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中兴时期大清的状况怎样?同治皇帝亲政期间大情又是什么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39:10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中叶后,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的一个中兴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下开洋务运动。

古时亦有人把清代咸丰至同治时期定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中兴的阶段,但现时普遍都认为中兴时期主要在同治统治年间。
措施

自然修补内部的政治秩序。基于利益及传统的儒家思想,部分儒生与农民在官僚带领下,组织湘淮团练,对抗太平天国。

对内乱后的经济调整。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

大兴科举,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

办洋务,主要在外交方面,极力与西方列强维系友好合作的关系。

影响

中兴之功臣主要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胡林翼。他们在平定内乱方面发挥了很大功用,同时亦成为了之后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

钱穆《国史大纲》有提:

"曾氏同治元年五月七日日记,详论洋务,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云云。"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同治中兴”是某些历史学家歪曲历史、刻意美化清朝的做法。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以后,无能的清朝政府就在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各族人民也不堪清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同治年间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这个慈禧老妖婆的统治时期居然也是什么“中兴”,那岂不是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统治时期是“洪宪之治”?在同治年间,清朝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缓和是有原因的。就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他们看到中国爆发了为民族独立而战的太平天国起义,发觉到一个强势的汉人政权必然会损害它们的殖民利益,因此扶植清朝政府来压迫中国人民才是明智之策。就清朝统治阶层来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一伙仓皇逃窜,满清统治者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不好对付,还是服从合作比较好,反正非己所有、弃如敝屣。于是新老殖民者就勾结起来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慈禧还提出了那个名言“量中华之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