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肺、胃、大肠经”中”归.经”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6:10:29

归经
一、 含义

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

二、 理论基础

1. 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即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即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又是中药归经的理论基础。如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出理异常,即可导致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癫狂、痴呆、健忘、昏迷等症,分别选用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等可减轻或消除上述各症,即去其归心经。

2. 经络学说。所谓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不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三、 确定依据

1. 药物特性。每种药物具有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有些医家(特别是古人)有时也以此作为归经的依据,其中尢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然按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往往带片面性,即便是将其特性合参时也不准确。

2. 药物疗效。前人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步认识到每种药物治病都有一定的范围,以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十分准确。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

四、 表述方法

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肝、脾、肺、肾、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