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电话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6:37:24

可视电话业务是一种点到点的视频通信业务,它能利用电话网双向实时传输通话双方的图像和语音信号。由于可视电话能收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实现人们通话时既闻其声、又见其人的梦想,因此自从概念提出后就受到普遍的好评,人们纷纷对她寄予厚望。但是,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可视电话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始终离普通用户很远很远。可视电话只是一种炒作吗?如果不是,那么可视电话发展情况如何?市场前景怎样呢?

  坎坷几十年

  可视电话从概念提出、技术发展到市场启动,经历了种种坎坷和曲折。尤其在中国,可视电话市场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市场迟迟未能启动。很少有用户终端经过几十年的研制和发展仍基本停留在书本上,未能获得大规模应用,而可视电话恰恰就处于这不幸的行列。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可视电话的概念,认为应该利用电话线传输语音的同时传输图像。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正式提出可视电话的相关方案。但是,由于传统网络和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可视电话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芯片技术、传输技术、数字通信、视频编解码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适合商用和民用的可视电话才得以浮出水面,走向人们的视野。

  编解码芯片技术是可视电话发展的关键,没有核心编解码芯片,可视电话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音和图像在传输时,必须经过压缩编码-解码的过程,而芯片正是承担着编码解码的重任,只有芯片在输出端将语音和图像压缩并编译成适合通讯线路传输的特殊代码,同时在接收端将特殊代码转化成人们能理解的声音和图像,才能构成完整的传输过程,让通话双方实现声情并茂的交流。

  传输线路影响可视电话的通信质量。传统的电话线是普通的双绞线,主要用来传输语音,视音频同时传输时,其传输速率仅能达到33.6K,所以在普通电话线的支持下,不能传输清晰连贯的图像。

  协议标准不统一,影响市场推广。长期以来,虽然有厂家推出可视电话,但由于他们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种可视电话不能互通,影响了可视电话市场的拓展。在协议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只有用户购买了同一型号的可视电话才能达到“可视”效果,如果甲用户买了甲厂家的可视电话,而乙用户买的是乙家的,那么他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