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儿能找到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成功案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27:12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脾气很倔,你越是运用教师的权威进行批评,他的叛逆性就越强,就像一个皮球一样,你拍得越重,他弹得就越高。有时候虽然表面上虚心接受,但行动上却坚决不改。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关系紧张,师生对立,进而使得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很难管理好整个班级。然而,如果这时候班主任调整一下战术,运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仔细观察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推断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深入到学生的烦恼中去,细心地注意他的一言一行,注意他如何表达自己的问题,如何作出反应等;然后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握他的心理,对他的困难和迷惑加以正确的指导,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共情”效应。

“共情”,简而言之,就是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就是从心底里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在班主任工作中,这种“共情”能力很重要,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年前年,我接收初二一个班级。在班干部座谈会上、学生的周记中都反映了一个情况:该班有一个男同学,自初一起,上学总是迟到,使得他们班的“三项竞赛”流动红旗经常落榜,全班同学的辛勤努力往往因为他的迟到被扣分而付诸东流。初一一年中,班主任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班干部也多次好言相劝,都无济于事,他照样我行我素。为此,其他学生对他意见很大。这位学生也变得很孤立,终日郁郁寡欢,独来独往。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始我也照着一般老师那样对他进行教育,大谈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观念等。可是,谈话归谈话,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有时候一星期竟然迟到四次。后来,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有天晚上我去了他家,看到他不但洗衣做饭,自己料理生活,还要张罗他那十一岁的弟弟的事。而且,他家里的情况非常特殊,母亲因为家庭生活不如意而轻生了,父亲已经另外组成了家庭,住到了外面。家里只有他与他的弟弟相依为命。因为家庭的原因,他感到很自卑,不愿与人接触,没有一个朋友,心理封闭,于是他患有很严重的精神衰弱症,每天晚上几乎要到两点左右才能入睡。

听了他的诉说,我心里的触动很大,没想到他竟然有这么一段苦难的经历,难怪他会睡不着,难怪他会迟到!别的学生“饭来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