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遗址的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09:39:55

大汶口遗址

地理位置: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泰安市大汶口镇的汶河边上。 大汶口遗址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著名遗址。

年 代: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发掘年代: 1959年。

简 介: 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意 义: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举世闻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近日又有新发现。据华东新闻报道,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一农民在大汶河里挖沙时,无意中发现一块灰白色“怪石”。据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馆长卢继超初步考证,这块“怪石”为一古代大型食草类动物巨齿化石,很有可能是古大象齿骨化石。由此推之,远古时期的泰山、大汶河地区,很可能像现今的热带雨林气候。
发现引起大汶口文化遗址文物专家的高度关注。卢继超说,大汶口文化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9年发现至今,其发掘文物中的象牙梳、象牙琮、鳄鱼鳞板等热带动物骨制器物的材料来源一直为考古专家所困惑———地处北方,距今有4600—6300年,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交通运输极不发达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人是怎样获取到大象、鳄鱼等南方热带动物或其骨骼的?
而今,随着该大象化石的发现,一个千古之谜终于浮出水面。卢继超说,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断定大汶口文化出土文物中象牙、鳄鱼等骨制器物的材料来源并非“他山之石”,而是就地取材。由此推之,远古时期的泰山、大汶河地区,很可能像现今的热带雨林气候,具备供热带动物、鱼类生活、生存的自然条件。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古大汶口人已经学会狩猎,获取大象、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