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门口的巷子有没有什么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5:22:58
典故啊~~传说之类的.

昙华林撒,教堂最有名了.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甲的两山差不多就是司门口的老巷子了.
花园山北坡的太平试馆地名,让人联想到明清时期各县乡的秀才下榻于此,苦心准备,届时前往附近贡院应考的场景。
现在的昙华林小学,是清朝负责地方军事的武昌卫衙门遗址,进入民国后的1913年,在该遗址上办起了湖北女子职业中学。
武昌卫的附属设施还有当年专门管理马匹的马道衙门,就设在武昌卫的右侧,由此留下的马道门这个地名现在仍在使用。
在武昌卫的正南面,当年设有负责提调兵器并以戈甲命名的营盘,后来形成戈甲营的地名也沿用至今。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了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这里的人口相对稠密,学校和宗教场所比较多,名人住宅也较多,直至今天,百年老宅随处可见。
之所以称昙华林为一部“活的”近代史书,是相对于印成铅字的历史书而言:一条普普通通长仅数千米的街区,集中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老建筑,有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公寓、老花园、老领事馆、老城墙…… 在湖北中医学院内,有一幢希腊神庙式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基督教美国圣公会于1871年在这里兴建的圣诞堂,一百多年过去了,“圣诞堂”三个字虽然早已被新的颜色掩盖,但讲究独特的建筑风格仍然让人眼前一亮。据学校老师介绍,许多美国人专程找到这里,说像这样建筑风格和质量的教堂,在美国也不多见。
在花园山上,至今还保存有四座西式建筑:一是1928年由武昌主教艾原道创设的育婴堂大楼;二是1880年主教江成德设计修建的主教公署大楼;三是1891年建成的花园山天主堂,教内称为圣家堂,据说它与汉口上海路的天主堂为姐妹堂;四是1888年天主教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建的一座小教堂。
历史典故就多了列,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此,中国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武汉人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演讲;南昌起义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会谈;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全国的“文化首都”;还有林立的教堂,早期的医院,异域风情的西洋小楼,独具特色的江夏民居,阅尽沧桑的武昌老城墙……
老武昌历史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