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19 16:35:24
要最后要阐述说明的道理
不要关于爱情的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友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道理: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不能言而无信.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诚实、守信一直是华夏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这种优秀文化熏陶了我们几千年。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中华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涤荡,人们突然发现,在有些人的体现中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就连被称为净土的校园,考试作弊、欺骗老师家长等不诚信的现象也在部分同学身上突显,屡有发生。
前些时候,有朋友告诉我这样一幕,说自己在求学路上为了减轻部分经济压力原本是想向银行寻求支持,但却遭遇了尴尬,理由是大学生贷款出现了不诚信现象,拖欠贷款甚至就是不还。我校2007年4月3日的《学生工作》报,随想长廊——校园话筒之“为什么作弊屡禁不止”论坛里,我们还听到了关于考试作弊问题探讨的种种声音:“作弊是为了害怕无颜见爹”、“别人作弊,我自己不作弊就觉得有点亏”、“出于义气而作弊”、“成绩太重要都因一考定终身”、“课程太多,学了就我忘”、“应该设计一种平时不学习就肯定过不了的考试方式”……种种心态的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作弊者种种矛盾战胜理智的“魔鬼”心理。用当时某些评论者的话说:这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其实每个人作弊的时候都知道作弊不对,可没有人在乎,这就是对“诚信”的淡漠……
我们立足校园曾经被认为的“净土”来感悟我们的“时代骄子”昔日的荣耀,有识之士在此高呼:我们的诚信发生了危机,我们的传统美德哪里去了?面对种种情境,我们很有必要来反思诚信的重要意义,来倡导诚实守信的学风:在我们的殿堂里,诚信学理想,诚信学道德,诚信学文化,诚信学纪律。
专家指出:“诚信”是一种人的内心状态。诚——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