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曲全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3:21:50
是古体诗

南洲曲没印象有 倒是有首西洲曲,你看是不?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1] 。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2] 。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3] 。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4] 。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5] 。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6]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头望飞鸿[7] 。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8] 。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9] 。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10] 。
  海水梦悠悠[11],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12] 。

  【分析】:
  《乐府诗集》把《西洲曲》归在「杂曲歌辞」中,题作「古辞」。关于这首诗的时代和作者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从其格调及词句的工巧来看,它应是经过文人加工修润的南朝后期的民歌。
  根据温庭筠写的《西洲曲》中「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的句子推测,西洲应在武昌附近,可能是武昌市西南方长江中的鹦鹉洲。
  《西洲曲》是一首情歌。由于它「声情摇曳而纤回」(《古诗归》),有些诗句不很联贯,意思不够明显,所以对其内容历来都有不同的解释。大致来说,这是一首作者的侧面描绘与人物的自我抒情相互结合的情歌。它表现一个居住在西洲附近的女子当爱人到江北去后,她思念和等待爱人回来的思想感情。作者很善于紧扣住节候和客观景物的变化来刻画女子细腻、缠绵的情感。诗中多用「接字」和「钩句」,以加强诗歌语言的音乐节奏感。这种婉约、细致的风格正体现了南朝民歌的特色,说明它可能是《吴歌》、《西曲》最成熟阶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