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产油国,尼日利亚与阿拉伯国家经济差那么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5:44:22

1.尼日利亚人口有一亿多,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都不超过2000万,相差太大。
2。尼日利亚民族多,分配不均容易引起纷争,因此战乱比较严重。阿拉伯国家多是单一民族,比较稳定。
3。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较强,尼日利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大规模开采石油。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政府忽视非石油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石油出口创汇占国家外汇总收入的9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5%,传统农业则不断萎缩,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降至21%,农业出口大幅度下降,粮食自给出现问题,自1974年起成为农业净进口国。政府为挽救农业滑坡的势头,实施了“粮食自给行动”(Operation Feed the Nation, OFN),但收效甚微。除石油工业外的其它工业发展停滞,绝大部分工业品依赖进口。

1978至1993年,尼经济进入稳定和结构调整期。由于经济严重畸形,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影响下,尼经济增长在石油繁荣后期即开始放缓,1978至1986年甚至出现长时间的负增长,80至8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1.1%,其中83年增长-8.5%。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政府收支出现问题,外债负担沉重。此段时期只有79年和85年出现过正增长。

1986年,尼政府开始实施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改革旨在调整国内生产和消费结构,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加强非石油产业建设,促进经济平衡协调地发展。主要政策包括采取实际汇率政策,调整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减少行政干预,对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等。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抑制住了负增长势头,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经济增长保持在4%左右。但经济调整总体效果仍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奈拉持续贬值,通胀率居高不下。1992年,尼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

1994年至1998年为尼的指导性自由化时期。1993年阿巴查执政后,为扭转经济颓势,曾一度取消第二外汇市场,并采取联系汇率制,将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22奈拉的水平上,但未能奏效。1995年,尼再次进行经济调整,主要目的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推动私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主要政策有:实行外汇双轨制,允许外汇自由流动,官方汇率和市场调节价并存;改革海关和关税;继续实行国有企业的商业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