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福虚 篇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3:05:00

【原文】
世论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福祸之应,皆天也.人为之,天应之.阳恩(1),人君赏其行;阴惠(2),天地报其德.无贵贱贤愚,莫谓不然.徒见行事有其文传(3),又见善人时遇福,故遂信之,谓之实然.斯言或时贤圣欲劝人为善,著必然之语(4),以明德报;或福时适(5),遇者以为然(6).如实论之,安得福佑乎
【注释】
(1)阳:外露,公开.恩:恩惠.这里作好事讲.
(2)阴:暗中.惠:恩惠.这里是好事的意思.
(3)根据文意,疑"徒"夺一"不"字.行:经历.文传:文字记载.
(4)著:用.然:这样.文中具体指行善得福,为恶遭祸这类事.
(5)这句话使人费解,疑是"善人时适福"之脱误.有上文"又见善人时遇福",可证.
(6)刘盼遂认为:"或福时适遇者以为然","此九字文辞不属.意亦与上文沓复,疑是衍文."
录此,以供参考.
【译文】
世人议论做好事的福至,干坏事的祸来.福与祸的报应,都由天定.人做出来,由天报应.公开做了好事,君主会奖励他的操行;暗中做了好事,天地会报应他的德行.不论贵,贱,贤,愚的人,没有认为不是这样的.由于他们不仅看见过去的事例有文字记载,又看见做好事的人时常得福,所以就相信了,认为确实是这样.这话或许是圣贤想规劝人们做好事,用一定会行善得福,为恶遭祸的说法,来表明有德必得好报;或许是做好事的人当时碰巧得福,遇见这种情况的人就认为行善得天好报这种情况是确实的.如果按照实际情况来判断,怎么会有上天赐福保佑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