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求学名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3:50:46

第一节 《论语》选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稳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了,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应当把忠信放在主要位置。不要与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居住不讲究舒适,办事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能时常向道德高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做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人家不了解自己,要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牢固地自立了,四十岁时,已经明了各种事情而不会感到疑惑,五十岁时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清楚,明白贯通,到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超越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与人团结,而不是互相勾结,结党营私;小人是相互勾结,结党私而不讲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