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母爱一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5:36:16
①盼!盼!盼!我盼望妈妈快来医院陪我,可是妈妈没来。我倚在病床上,竖走耳朵倾听病房外的脚步声,眼巴巴地盯着门口,心里充满了委屈。
突然,一阵轻轻的呼唤在耳边响起。“雷雷,吃药了吗?”护士长悄悄走到我的面前。我赌气地蒙上了棉被,眼泪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护士长轻轻地掀开我的被子,说:“想妈妈了吧?起来,我来给你喂药。”护士长掏出她那雪白的手绢为我擦去泪水。她倒了一杯开水,将药粒弄碎后又加了少许的白糖,喂我喝。等我喝完药后,护士长又让我躺下,然后轻轻地拍着我说:“快睡吧!雷雷,阿姨给你讲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就睡着了。”阿姨低声地讲着故事,她的声音是那样柔美,眼睛是那样明亮,多像妈妈的眼睛啊!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②妈妈此刻在干什么呢?是在帮学生补课,还是在排练节目?是在批改作业,还是在探望生病的学生?
“妈妈——”一个小孩的哭声传了进来,紧接着一个老奶奶抱着个小孩走了进来。
护士长站了起来,接过了孩子,低下头,紧紧贴着孩子的脸,大滴大滴的泪水涌了出来。
“她还在发烧,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一个劲地哭着要妈妈。我……”老奶奶无可奈何地说。
我流泪了。我忽然明白了:妈妈爱我,护士长爱她的孩子,然而她们更爱她们的事业。我一下子理解了妈妈,我没有理由责怪妈妈。
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沉浸在崇高的母爱之中……

是什么原因让小作者流泪了?他明白了什么?
②第五自然段中表示护士长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动作说明了
给文章分段写段意

世界上歌颂母爱的文章很多,赞美母爱的言语很多,每次看到此类文章,都会让我心动,也为自己是一个母亲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而幸福。

曾几何时,嗷嗷待哺的女儿已经初长成人,不再是那只知顽皮的玩童;自从女儿上学后,灌输给女儿的就是要在这个社会上好好生存,就必须认真学习。看到女儿似懂非懂和那疑惑的目光,我只能狠下心来当作没有看见。

8月5日,我们派出所辖区有一家长报警:自己刚刚参加中考的儿子不见了,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所以担心独生子会出事。从家长谈话中,得知小孩平常成绩不错,这次中考发挥失常,离重点学校录取分数仅差3分,本来家长已经准备交赞助费让孩子上学,但言语间多了少许不满,孩子为此离家出走。不幸的事终于发生,很快,孩子的尸体被发现,竟然是跳楼自杀。家人悲痛欲绝,后悔莫及。

一个青春的孩子就这样的消失,这让我辗转而思。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一个个血的教训映入我的眼帘。现在的孩子成天生活在过分关爱和溺爱的环境中,什么事情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手包办,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要孩子学会承担、接受挫折的锻炼。同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家长的夙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只看重分数、成绩,不重视孩子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得孩子从小就承受巨大的压力。有些家庭过于功利、过于严厉,使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一旦不成功,就会加以指责,为了让孩子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家长便经常在孩子身上挑缺点、找毛病,以求达到自己的标准。随着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孩子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被我们忽视。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经常只关心孩子的“身病”,却看不见孩子的“心病”,日积月累,在孩子身上我们看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自信、厌学、行为怪异等,有的甚至出现文中所讲事例。只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尽早预防、干预、矫正,才能全面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我们要把握爱的真谛,走出溺爱的误区,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照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一条适合孩子成长的道路,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及时减轻孩子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