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读书事例的感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0:18:57
我要的是读书的名人事例的感想.
很着急用,拜托大家帮帮,(事例+感想)

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苏秦刺股苦读书》。内容是:“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这是《三字经》中脍炙人口的语句,说的是古人对付打瞌睡的办法。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 。他早年十分好学,想当个谋士,但由于家境贫寒,不仅没钱买书,而且连吃穿都解决不了。
为了读书,他为别人工作,把头发剪下去卖掉,换取微薄的收入,维持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苏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拜别了老师,自己去闯江湖。他给秦惠王写了一封信,但并没成功,他只好打道回府,家人都不理他,他为了更好的学习,晚上不睡觉,用锥子深深刺自己的腿,苏秦这样做是因为不忘记过去的耻辱,促使他刻苦读书。
经过一年的熬苦,他成为名传天下的大纵横家。
我明白了:勤奋就是不懈怠,好学就是爱学习。这是古人极力赞美的一种学习态度。孔子之后的儒家都很重视学习的作用。学习是人类的需要和现在社会生活途径。在现代社会,勤奋好学是人们走向成功的保证,世人不可或缺的终身事业。虽然先人“悬梁刺股”的学习方法已经丧失必要性,但是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