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一些周佛海的资料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3:03:27
(是参加中共一大的周佛海,不是别的周佛海。)

周佛海是民国时期最活跃的政治投机分子。其个人政治色彩随着政治投机活动而变化多端,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一大”代表之一,一度是政坛大红人物,之后投入蒋介石幕府,抗战爆发后转而又与昔日屡次反击的汪精卫合污,组成汉奸卖国政府,成为历史唾弃的大汉奸。本书主动地勾勒了他一生的投机轨迹与复杂的内心世界,描述了他个人钻营与贪财的本性,也涉及他的风流与婚姻家庭。全书据史、据实叙述,从其三十年的政治活动,反映了民国社会的历史风云,以及诸多历史著名人物个人活动的侧面。
在教科书里,可以站在一定的立场上,给某某人评论与定性,把他们抬到顶峰,或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在本书中,我们就必须从史料中,从周佛海日记中,寻找一些可以说明周佛海多面人生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人物为什么要去做这种事情,包括他真正的情感与目的。

周佛海 是旅日代表。1917年初夏,周佛海赴日留学,进入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社会主义书籍,周佛海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1921年,周佛海在鹿儿岛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信件,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一大代表。
11月初,周佛海返日,改入京都大学,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周佛海逐渐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并为生活所困而沉沦。
回国后,周佛海很快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沆瀣一气。1924年9月,周佛海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脱党。
周佛海一脱党,便马上踏上反共道路,成为蒋介石翼下一得力谋士。然而,蒋介石的重用未能满足周佛海对权力的追求和欲望。“九·一八”事变后,周佛海、汪精卫一见如故,共谋“和平”。
1938年12月15日,周佛海以视察宣传为名,先期到达昆明等待汪精卫等人逃往河内。此事最后取得成功,周立了头功。
继而,周佛海出谋划策,建议汪精卫开展“和平运动”,建立和平政府。
与此同时,周佛海非常重视特务工作。他采用种种特务手段,使自己成为伪政权起事人和“开国元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历时5年4个月的汪伪政府作鸟兽散。
周佛海故伎重演。他迅速给蒋介石发电,利用他担任上海市长一职表示将沪完整交给中央。蒋介石收电后,任命周佛海为行动总队司令。1946年3月,蒋迫于全国压力,把周佛海押往南京。周以“迫谋敌国、图谋反叛本国”之罪被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