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用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06:55:16

紫外线,对生物(包括微生物和高等生物的外表)有杀伤,主要服务于杀菌。
臭氧层空洞,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从自然来说,南极极低的温度形成的“冰晶云”起了重要作用。
但首先是人类使用“氟里昂”等物质造成的。
它在空气中不降解,而到了高层可释放出氯原子。
氯原子与臭氧反应,这种反应是一种“催化反应”,最终O3变成O2,而氯原子不消耗。
但氯原子还与N反应,被固定,所以一个氯原子通常可破坏上万左右臭氧分子就固定了。
而在南极,冰晶云中发生反应,使原来被固定的氯又释放出来
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还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还有杀死微生物的作用等等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其中臭氧的含量占这一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少,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于臭氧层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