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6:03:51
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了作者对当世的失望,想找一个心中的桃花源,但又不能脱离现实的苦恼。

刘子骥访桃源是作者虚构的,目的是向读者表明桃花源确实存在过,只是后来再也找不到入口了,同时也增加了故事中桃花源的神秘性,使人们只能凭空想像它、羡慕它的存在。

《桃花源记》给人深刻的纪实印象。桃花源在雪峰山下的武陵渔川,刘子骥也实有其人。《晋书·刘麟之传》记载刘子骥“居阳歧”,据戴叔本《水经江水注》“今考阳歧即今石首县西山,在江之南岸”,距武陵不远。

又一说:
刘子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志趣相投,经常结伴游山玩水。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推测,陶渊明与刘子骥结伴探险,在一个武陵渔人的向导下,来到了陌生的奉家山桃花源地段,发现了古村落,发现了赤岩山(后文中要提及)。陶渊明与刘子骥是讲信用的人,为了“不与外人道”,因而在文中陶渊明耍了一下手腕,隐去了自已,也隐去了刘子骥。可以说武陵渔人的原型是陶渊明自已。(这点是陶的惯用写作手段,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就是写他自已) 陶渊明为什么要到奉家山来呢?陶渊明祖籍邵阳,家族庞大,在邵阳、溆浦一带的亲友不少,陶渊明肯定听到过关于莫徭的传说。所以,陶渊明与刘子骥结伴而探险奉家山区是极有可能的。

说明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中的王国.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社会的美好理想,但这与现实是完全对立的.故,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