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2:39:15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而直接原因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

那么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的原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可是根据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代销售的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的公式

供不应求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升 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大 那应该是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啊?!!

你把概念混淆了也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是由于人们手中的钱多了
也就是表现为 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所需要的货币量

供不应求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和流通中的货币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哈
他们都是相对于一定时期而言的

另外 供不应求导致商品价格上升是指一种或几种
而在通货膨胀中的价格上升是社会上的商品普遍价格上涨~

那么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的原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你这个地方的逻辑颠倒了……

1.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上看,开始时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于A,这时的均衡价格为Po,均衡产量为Qo,现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总需求曲线右移,总供给曲线不变,产量增加,由于供不应求,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通货膨胀。
2.借助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和通胀率和失业率模型一起看,由于短期内通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权衡取舍关系,即高通胀就有低失业;低通胀就有高失业。同上面分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后,总需求曲线右移,出现高价格高产量,这就导致低失业率,低的失业率有高的通胀率。
在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长期中要素资源和技术水平决定物品与劳务总供给量),总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表示总需求曲线沿垂直总供给曲线上移,这时产量不变,价格提高,表现在垂直于自然失业率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上是失业率不变,通胀率提高。(标注: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横坐标是产量,纵轴为价格;通胀率和失业率模型横轴为失业率,纵轴为通胀率)
弗里德曼说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其实质就像你说的通胀的本质是因供需失衡(供给量无法扩大,结构无法及时改善,而需求增长较快 )传导到货币供给上的一种货币现象。
即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对商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上升--通货膨胀。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货币流通的次数也不一样了,带销售的商品量也不一样了,不能套公式。

天啊,如果供不应求你就多发行纸币,你还要价格机制来干嘛?不是多发行了就供求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