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货币流通规律中的货币仅指金属货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8:07:54
货币流通规律为: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内容!为什么?
问:leesaka;这样说来,金属货币和纸币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有价值的,一个没有价值。那为什么有价值的金属货币的发行来量要和商品的价格总量成正比,和流通速度成反比。而没有价值的纸币就不行!有没有价值和应该发行的数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吗?

首先告诉你这条规律是由“价值规律”推导出来的。
然后,明确一下这几个概念。
货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条块状的黄金和白银。
纸币——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没有“金属货币”这个概念,应该是“金银货币”。
商品价格——根据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可以体现商品价值。那么“(社会)商品价格总额”就是“(社会)商品价值总额”。
所以,“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的意思就是说“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价值总额,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这符合价值规律(价值体现价格)。

货币是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东西,人们用金银等贵重金属来作为货币的形式,代表了一定的价值。
而且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坏等优点。

而其他的如纸币什么的并不是货币,而是金银的在市面上的流通的象征而已。

什么叫货币?有价值的可以交换的东西才能称为货币,纸币没有价值,纸币是有国家强制发行的,他仅行使着货币的职能,是以国家信用做保证的。所以纸币不是货币,所谓货币就是金属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