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每次大量运动后的几天总是有心脏早博的感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2:02:02
06年我查出有心率不齐的毛病,室性早博。经过一年的休养,病状基本消失。我最近喜欢上了游泳,但是发现每次游泳之后的2、3天就会有心脏早博的感觉,但并不是很多次。最难受是晚上睡觉前,躺下的时候感觉早博次数特别的多,心悸。停止运动一段时间,不适消失。刚开始以为是运动过量,把每次一千米的游泳距离缩短为两个500,中间休息30分钟,可是几天后不舒服的感觉依旧。什么原因呢~?心律不齐这病无法根治么?是不是运动还是过量呢?本人26岁,比较胖,1米80的身高,83公斤,脂肪肝,血压120/90。谢谢给予回答的各位!

室性早搏就是由于心室异位起搏点起搏引起的心室提前收缩,早搏之后会有一个代偿间歇,就是心脏一段时间不跳了,室性早搏可以没有症状,如果是频发可能会有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运动之后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激活心室异位起搏点,从而使早搏频发,引起不适,药物中倍他乐克12.5mg(半片) 每天2次可以减少早搏的发作频率,可达龙200mg 每天1次也可以抗心律失常,不过药物对心律失常的疗效不太好。建议去医院心内科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如果确诊早搏较多,而且有心悸、头晕、黑朦、晕厥等症状,可以在大医院的心内科做射频消融治疗, 效果较好,可以根治。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健康人的心脏也可能发生早搏,而在病态心脏更易发生。健康人发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为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上呼吸道感染、胆道系统的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过早搏动约40%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易发生早搏的心脏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有甲状腺机能减退、贫血、低血钾等。各种对心脏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导管检查,由于对心壁的直接刺激,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过度用力,或过快地抽取血液标本,或加压快速向心脏腔内注射造影剂等,都可以发生过早搏动。心脏手术时对心脏的按压、牵拉或者进行瓣膜分离、安装心脏起搏器都可以产生过早搏动,这些刺激因素一旦消除,早搏就可以消失。应用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过早搏动,尤其是洋地黄类药物,其他如咖啡因、异丙肾上腺素等,停用这些药物早搏可以消失。?
目前,关于早搏发生的机制有三种观点:一种理论认为是心肌的局部存在一个兴奋性增高的异位起搏点,这个异位起搏点,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主动地发生激动,使心房或心室发生提前搏动;另一种理论认为是由于折返,即窦性冲动下传时,一部分心肌尚处于相对不应期,而当其余部位的心肌激动已完毕,激动再传至这部分心肌时,可使这部分心肌产生一次提前搏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心肌内,特别是在心室肌内存在一个活跃的、有一定节律的异位起搏点。?
早搏的共同心电图特点是提前出现的单个或两个异位节律的电激动,常因干扰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现代偿间歇,少数是插入性的。可依其出现的频率而人为地分为偶发早搏、多发早搏、频发早搏。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