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字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5:33:08

出(汉字)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去。

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

3. 离开:~发。~轨。~嫁。

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

5. 发生:~事。

6. 显露:~现。~名。

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8. 来到:~席。~勤。

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

10. 显得量多:这米~饭。

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

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1] 

13.修成正果:~师。


详细字义

〈动〉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grow up]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go out]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中贵出掖门,往往避骢。公(袁可立)一日视西城。——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袁可立)盖先朝之宝臣,而亦后来学士大夫出处之榜样也。——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公(袁可立)出处之际,其道尤龙海内,想闻风节,望其乘时大展。——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4) 伸出,延伸。[extend]

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5) 出现;显露 [appear;show]

出自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