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词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0:25:39
前几日看家谱,清代时有几个词搞不懂,是在介绍人的时候用的,我想该是学历或是职称什么的吧?
邑增生、
邑广生、
佩带蓝领修职郎

1.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生员都有月廪并有一定名额称廪膳生员。后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见《明史.选举志一》。清沿袭明制

基本就算个秀才吧

清宫的侍卫共划分为四个等级:头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和蓝翎侍卫。从官职的品帙看,头等侍卫相当于正三品武官,其后依次为正四品,正五品,正六品。按清朝军事的编制,头等侍卫大概相当于八旗军中的参领,二等侍卫相当于佐领,三等侍卫相当于护军。

那么最末一等为什么叫蓝翎侍卫呢?原来,在清代,官帽后的花翎是身份的象征。花翎使用孔雀的羽毛制成,颜色碧绿,在阳光下色彩流动,状如湖水。孔雀多生活于南方,被辽东的满族视为珍禽,常常用来赏赐功勋卓著的王公大臣,其中三眼花翎最为尊贵,连亲王贝勒也以佩戴三眼花翎为荣。清初对哪些官员戴什么样的花翎有严格的规定,越级佩戴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四等侍卫因为品帙太低,没有资格戴花翎,只能佩带用鹏鸟羽毛制成的蓝翎,因此又称为蓝翎侍卫。

建议: 现在老家谱很破旧了 建议整理后用白话文打印出来

邑增生谢仁寀次子。诗人、经学家、教育家。笃志尚德,敦品力学。自幼笃谨厚性,聪颖好读。未成年即贯通经史诸子百家,诚辄冠军。受之於狄文涛学使补弟子员,旋食君饩,恒列优等。习举子业,叠赝乡举七焉。诸城庶吉士王金策邑侯以翰林宰黔阳,特赏其“文公余辙”匾额。乙未贡成,领道光十五年郡贡生,侯选训导,铨道州教谕及任茶陵州学正,敕赠修职郎。主讲龙标、朗溪等各书院讲席,善引掖后进,必以品学兼教。凡肄业士经其指绶者,恒破壁飞去。一时有纯儒之称,邑中士绅能以学行见重者,论者谓秉先生之教也。赴闱七荐不售。著有《诗书经解》、《耕经堂诗》、《古文辞》等。《沅州府志》及《黔阳县志》附有“宿儒传”。 生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辰时,殁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四日辰时。邱茂桢撰有《仲书先生墓志铭》。(同治八年《沅州府志·人物传·黔阳县》载、同治十一年《黔阳县志·人物传·宿儒传》载,中华民国二十一年黔阳《谢氏族谱·人物传·宿儒》)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邑广生曾追芳建。供奉释迦佛祖。郡人周奇炤有诗“灯与千村为日月,溪无顷刻不风雷”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