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甲壳虫在不断延伸的橡皮绳上爬动是否能到达终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2:45:05

实验也许光速不变就要被推翻喽!!如图所示:光源发出的光束被半涂银的C镜分成光束(1)和光束(2),地球以速度V水平向右运动,图中L1=L2=L 。

光束(1)从C镜出发经过M镜反射回到C镜的时间

t1=L1/(C-V)+L1/(C+V)=2*L*C/(C*C-V*V)

而光束(2)实际上是这样运动的(如图)

因为C镜在水平移动。由图我们可知V=C*SINθ

则竖直方向上的光的分速度C'=C*COSθ=根号下 C*C-V*V那么光束(2)回到C镜的时间T2=2L/C'

我们由此得出两束光返回C镜的时间差ΔT=T1-T2的值为:2*L(C- C')/(C*C-V*V)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运动方向不可能正好和我们的光束(1)方向正好一致的,可以证明在整个三维空间里当它们正好一致时得出的这个时间差为最大值,而将整个装置转90度后得出的刚好是“负的最大值”.

以地球公转速度29.8KM/S和L=1M计算再乘以光速C得出翻转90度后与之前的光程差只有20nm而已,而最小短的紫光波长也有400nm,因此干涉条纹最多只移动了1/20所以肉眼是分辨不了的,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但是在有些表面不平整干涉屏上做这个实验时还是有可能看到这个变化的,老婆曾经做过这个实验,她确实看到了一些变化,但是没有说清楚,而且最后把它归结为实验误差,实在遗憾。

注:地球绕轴自转,绕太阳公转,太阳绕银河系转,银河系又绕总星系转,但是所有已知的地球运动当中我认为公转速度是最大的(没查过,乱猜的,错了表拍我)因此它们的合速度也应该在公转速度上下差不了多少就取30km/s吧好算的很。而L1和L2大概1M是听老婆讲的她做过这个实验。

现在我把L增加到10M、20M、30M等等一直到100M,十个装置,考滤到地球的自转和转动装置带来的误差,把装置固定下来,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干涉的位置,最好用紫色激光作为光源。1年内绝对能得出干涉变化的数据,这个偶不会算,但是偶老婆会,但是她就不告诉我,你要是考虑下光波长和地球运动方向,只用一个仪器马上就可以得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