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史实,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5:17:05
结合史实

1.(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但是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第一、功绩: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这一模式中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

第二、弊端:政治方面的表现:权力高度集中,干部职务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经济方面的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