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 有无艺术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3 17:18:43

看样板戏
  知道什么是样板戏的人恐怕不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优秀电影、小说、戏剧都被说成了是封资修的东西,有的作家、演员等还因此受了牢狱之苦,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没有了小说、电影、戏剧,下的就只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七八部舞台剧了,当时就叫做样板戏。
  文化大革命时候的文化生活相当少,除了看样板戏之外,几乎没有别的文化生活。为此,每个人对样板戏都要看上好几遍,那个时候的样板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些爱好唱歌的人,更是没有几个不会唱几段的。什么《杜鹃山》里的《家住安源》《乱云飞》等唱段、《红灯记》里李玉和的唱段,还有《沙家浜》里郭建光的唱段都很受人喜爱,以至于过了30多年了人们还能原原本本地唱上来,这足以说明她的生命力。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样板戏还确实不错,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演员也演得不错,对白与唱词都写得很好,特别是《杜鹃山》那部戏,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特别深。
  我至今还能背出这部戏里的很多台词,唱出柯香的一些唱段,觉得里面的唱词达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舞台的布景也是很独到的,像青山、翠竹、白云漂浮等布景跳出了原有的人造痕迹,给人们留下了真实的感觉。服装、道具、故事情节、灯光音响等都有着很高的水平。可以这样说,即使到了今天这样的技术水平,国内的舞台剧能够超过这部剧的也是屈指可数的。
  样板戏除了巡回演出之外,还拍成了电影到处放;有的地方还把京剧形式的样板戏改编成了地方戏自己来演。记得我们这里就城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改编成了川剧来演。看了京剧样板戏之后再来看川剧特别有意思。今天看来,京味普通话变成西南话方言,应该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但在当时,演员是那么认真地演,京腔变成川腔,抑扬顿挫,照样有板有眼,也羸得了多数人的喜爱。为此,我们这里川剧团里演李玉和、铁梅、沙奶奶的演员也成了明星,受着人们的追捧,有的还因此成了政界里的人物。
  过去有人说样板戏是江青等人搞出来的,因此对样板戏予以全盘否定。我认为这种说法很有些偏激,也不是实事求是的。现在回头来看样板戏,应该说样板戏还是不错的,也称得上是精品,而且不知凝聚了众多表演艺术家心血。
  样板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已经是一个美好的记忆了,我们经常想着有机会再把样板戏看几遍。现在偶尔在电视里听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