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强国防教育?如何认识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1:56:20

国防精神是国防意识的集中表现,一般指与国防需要相适应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国防精神的核心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尚武的奉献精神和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国防精神历来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形成积极、深刻、理性的国防观,有助于形成全民性的良好国防环境。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要通过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抓好形势教育,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充分认清国防建设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忧患意识;要突出抓好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以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弘扬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开展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教育,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爱军尚武意识,从而更加关心支持国防建设。

自有国家,便有了国防。只要国家还存在,国防就不能废弛。这已为人类发展史所证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空间“缩小”,但并不意味着国家间的防卫措施,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需要削弱或取消。相反,国防已由原来的领土、领海、领空防卫向外层空间防卫发展,其争夺更为复杂和激烈,各国实施国防的难度更大。因此,国家、民族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吴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中国古代军事家们的这些名言,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警戒作用。

时代在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意识、国防精神是民族之魂的核心。振奋和培养民族精神,首先要培养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其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要创造和保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除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强有力的国防措施外,还迫切要求全国人民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筑起一道国防精神的万里长城。进行国防教育,既能为保卫祖国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事业打好思想基础,又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