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喜欢在阴暗处还是在明亮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0:31:12
器具:
手表.水.纸.硬纸板.盘子.两只蚯蚓.手电筒
你的假设:
步骤
(1)
(2)
(3)
(4)
结果:

以下是关于蚯蚓再生的试验报告:(蚯蚓再生也是有限制的,懒的打字,所以复制了一个网上的给你)
将蚯蚓按不同部位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三种不同的体节段,在室温有土条件下培养,观察其再生现象.结果发现蚯蚓从头到尾都有再生能力,但不同体段,不同体节长度的蚯蚓再生能力不同.其中尾部的再生能力最强,再生速度最快,中间体段次之,头部的最差.还观察到按不同体节数剪切对蚯蚓的存活率有很大的影响,所剩体节数与存活率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太平二号"蚯蚓;再生;存活率
再生(regeneration)是生物个体或器官对非自然丢失部位的修补和复原,被认为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最重要机制之一.人们很早就发现折断损伤后的蚯蚓具有再生恢复的能力.200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三位专家(齐莉萍,戈峰,周晓东)在《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上发表《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并指出蚯蚓的再生能力与切割部位有关以及存活率与体节数正相关等观点,丰富了人们对蚯蚓再生能力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深入研究蚯蚓的再生机制提供了基础.
"大平2号"蚯蚓在以牛粪为饲料,温度23℃~24℃,相对温度为60%的条件下饲养,卵期为14~18天;幼蚓期为40~45天,从具有繁殖节到产卵为5~7天."大平2号"的繁殖能力非常强,适合于做长期的实验;切割后,一般不会出现坏死和死亡现象,为实验提供了保证.本实验通过对蚯蚓不同体节的切割和对不同体节数切割对存活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蚯蚓再生的机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太平二号"于深圳市华强北鱼饵店购买,在直径9cm培养皿培养,以苹果皮为饲料.
1.2 培养与观察 解剖镜下"太平二号"的形态学观察:总体节数为85—110节,生殖环为三节,位于体节的前端,生殖环后约2/3体节数.按照不同要求切割蚯蚓后,放入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在暗处培养,每天补充少量水分,隔日喂养苹果皮,并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记录蚯蚓的死亡数.观察蚯蚓的再生情况,并对再生现象明显的拍下照片.
1.3 研究方法
1.3.1 二段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