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受体及其阻滞剂的功能和药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5:01:49
各种受体的作用,各种阻滞剂的作用,谢谢!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作者:卢永昕
  2005年瑞典 Lindholm 和其同事发表了一项有关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研究者认为,β受体阻滞剂减少卒中发生的作用不如其他的降压药,并质疑β受体阻滞剂一线降压药的地位。有些学者甚至提出,β受体阻滞剂的时代已经过去。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偏激,客观评价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十分必要。

  事实上,Lindholm的荟萃分析存在很多局限性。第一, 其荟萃分析并非纳入了所有相关的临床研究,比如:CAPPP、 AASK等。在CAPPP 研究中,10985例高血压的患者随机接受卡托普利或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心梗、卒中或心血管事件死亡)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卡托普利组卒中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RR为1.25,P=0.044)。相关的临床试验一共有21项,Lindholm的荟萃分析选择了18项,因此,其结论的客观性受到质疑。第二,该分析没有校正降压作用的差异,不像 BPLTTC 研究,在降压强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降压以外的作用。第三,该分析包括的人群具有很大的不均一性,18项研究来自不同的人群,年龄、病因、伴随状况等均不同,卒中发生率分析中,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

  Lindholm等的荟萃分析中包括的药物主要是阿替洛尔,少数是普萘洛尔或美托洛尔,全是短效的β受体阻滞剂,无法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将这些老药与近10年新的长效药物对比,本身就不公平。新的长效的β受体阻滞剂或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能够达到更好的降压疗效,而不良反应更少。我国高血压临床治疗协作组的研究曾经证实,长效比索洛尔降压疗效优于短效的美托洛尔。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长效的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夜间收缩压,防止晨起血压的增高。而晨起血压的波动正是触发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交感神经兴奋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年轻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仍然应该作为首选。高血压患者大致分为盐敏感型和高肾素型。对高肾素型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也是很好的选择。每一种降压药均有其最佳使用的人群,β受体阻滞剂更适用于年轻、心率快、高肾素型、肾上腺素能和血管紧张素Ⅱ缩血管反应强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伴心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