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 对于诗歌应该注重写实 应该怎么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8:04:27

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因而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也即《新乐府序》中所说”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将诗歌与政治、人民生活结合,这是诗论的核心。

在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文学根植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云;“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总结诗歌的特性————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以及他们各自的功能。《与元九书》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呆,……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情”、“义”指内容,“言”、“声”指形式,特别强调“情”“义”对“言”“声”的决定作用。

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语言要通俗易懂。。《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藏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也。”所以,“不务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力求做到平易通俗,音节和谐婉转。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古诗是尤为重要,因为古诗记载着诗人的感情和一种史册上没有的历史,起着传承的作用,有些抒情诗的内容便可以让我们直接了解诗人当时的感情,是悲伤,是欢喜,是无奈,是沮丧……对于了解人物起着很大的作用,而状物诗,则更重要,它记载着当时的文化,使后人更好地理解,若不属实,岂不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