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0:42:20
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回答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观经济学 -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西方经济学多采用数学分析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惟一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西方经济学是作为吸收、借鉴的部分。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庸俗化方向本身就决定了其灭亡的趋势。不论是其自身的反思还是对立流派的批判,西方经济学的非科学特征早已是不争的结论了。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科学主义外貌,使得许多人认为其理论体系是基本完整的,它的错误是一般性的,所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完善和修正。

首先,西方经济学不去追究价格的决定,将价格作为天生的自变量来看待。

“流量存量逻辑分析”方法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种分析方法对凯恩斯的理论和希克斯IS-LM模型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根本上是无法成立的。

均衡不可能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而是供给速度和需求速度相等,而供求量只是供求速度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