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53年的土改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07:26:48
1950—1952年 在建国初期 我们就已经进行过土改了啊!
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怎么到了 1953年 的一化三改造里,又在搞土改啊!

难道 建国初期的土改是失败了的?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完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土地)是由地主私有制到农民私有制。这种转变的完成实现在1952年底。

而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应该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我国在1953年到1956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关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建立国营企业。使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国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完成土地有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1956年后,我国彻底完成了有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渡。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以,建国初期的土改只是一个国民经济的过渡阶段和手段,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剥削,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改善生活,从而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不能说是失败的。

以上答案是老师总结的,我是高三学生,最近在复习这部分的历史。参考的是人教版高中近现代史第二册。答案真实准确。

“土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剥削,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改善生活。
“一五”计划时期,贯彻“一化三改造”的总任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互助组和合作社的形式,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公有,从而扩大了生产规则,发展农业生产。

不是失败.建国初期,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剥削,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改善生活,从而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一五”计划时期,贯彻“一化三改造”的总任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互助组和合作社的形式,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公有,从而扩大了生产规则,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运动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开展的土地制度改革斗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解放战争过程中,东北、华北等老新解放区(约有1.6亿人口)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则尚未实行土地改革。

为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运动的准备工作。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新区土地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