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详细介绍下隋树森的生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3:09:54
我只知道他是研究元曲的.......

隋树森(1906—1989),字育楠,原籍山东省招远县东良村人,元曲研究专家。

生平
190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曾在前清政府做过军机处抄缮「供事」(办事员)的小官,后弃政从商。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其在校读书时就有小说发表于《东方杂志》、《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并且翻译了日本文学博士儿岛献吉郎的《中国文学概论》,被上海世界书局编入「文化科学丛书」,并改名为《中国文学》,与方壁[url=茅][1][/url]的《西洋文学》列为姊妹篇出版。隋先生在这段期间也有相关著作,如出版了《文学通论》、《古诗十九首集释》等。1932年学校毕业后曾在山东省立惠民中学、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济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国文。

1937年抗战军兴,隋树森抵达四川,在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国立编译馆任职。因为隋氏通晓日文因此翻译了同时期许多日本汉学大作,如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概说》(1938)、《元人杂剧序说》(1941)、盐谷温的《元曲概说》(1947)…。正是为翻译了这些日本学者有关元曲的著作之故,隋先生「逐渐对元曲研究发生了兴趣 」。而且这些作品促进国人对元曲的研究起了积极作用。在1947年开始从事《全元散曲》编纂的工作。此外,他还写了许多散文游记,且编为《巴渝小集》出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他长期在北京出版总署图书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也对他日后编辑《全元散曲》提供莫大助益。50年代以后,他便广搜博览,从各种元曲版本中选出62种明人臧茂循《元曲选》所未收录者,编成了《元曲选外编》(戏剧),为研究元杂剧者提供了方便。历时17年,1964年他编辑出版了《全元散曲》(上、下册),此书收罗详备,校勘精审,对于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参考价值。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此书开启了元散曲研究的一个新时代,其沾溉学林,功莫大焉。

此外,他还校订、编辑有《阳春白雪》、《乐府新声》、《乐府群玉》、《太平乐府》、《全元散曲简编》等元人散曲总集。并著有《元人散曲概论》(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22期,1982年2期)、《北曲小令与词的分野》等多篇学术论文,后辑为《元人散曲论丛》。其他已成书但至1986年尚未出版的有《新校乐府群玉》、《曲论存稿》、《雍熙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