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前怎么特别容易上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2:02:17
每年的冬至前两个月特别容易上火,出现牙龈肿痛、面部疱疹、口鼻干燥易感冒等症状,冬至过后直到第二年的十月中旬以前都正常,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或调节?

【冬至专题】冬至 如何防治上火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中医认为冬至这天进补身体最容易吸收,因为天冷不容易上火。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们可别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冬至流行吃美食、年糕、饺子、馄饨、汤圆等五花八门……

冬至要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中国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

杭州:杭州人把冬至那天吃剩的鱼头鱼尾,放在米缸里过一夜,第二天再砍隼闯裕?莆 安乐菜",俗语说:"吃弓安乐,菜万事都顺遂"。

常州:常州人则吃一种隔夜的热豆腐,有句话说"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块热豆腐"。

河南: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江南:赤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分腊肉:是南方冬至扫墓后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发“胙肉”的古老食俗。肉有生、熟两种,分时有许多规矩。加区别学历高低,清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级,民国有高小、中学、大学、留学四级,以示鼓励;优先照顾老人,在50、60、70、80、90年龄段,数量依次递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积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