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宋宜昌的《V的贬值》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7:43:04
有的话,可不可以发上来共享啊??好想看啊~~~

宋宜昌与《V的贬值》
  一位名叫杜青的科幻迷,在回顾自己读过的科幻小说时说:“我个人认为《祸匣打开之后》是新中国最好的一部科幻小说,这部小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篇章行文与西方科幻小说风格几乎完全接轨,考虑到当时中国刚刚走向开放,不能说不是件非常令人惊叹的事情。可惜该作者后来再也没有写长篇科幻小说了。”这一读者的评论是恰如其分的。
  在完成优秀的长篇科幻小说《祸匣打开之后》之后,宋宜昌的写作兴趣集中在世界海战史,长篇《北极光下的幽灵》是反间谍小说,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德国在格陵兰岛建立间谍气象站,给盟军北大西洋运输线造成的严重威胁;长篇《燃烧的岛群》描述了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战争;长篇《北方的孤独女王》,记述纳粹王牌战舰“提尔皮茨”号的战斗历程;此外还有长篇《火与剑的海洋》、《沙漠之狐隆美尔》、《大洋角逐》……
  宋宜昌以这样的话,道出自己研究世界海战史的缘由:世界有三种文明,即蒙古游牧民族之类的“绿色文明”,中国农业耕作守望之类的“黄色文明”,以及现在霸道的美英海洋贸易和探险之类的“蓝色文明”。我们必须走向蓝色世界才有希望,因此要了解海权和海战,这也是我做这件事的驱动力……
  我注意到两个小小的细节,宋宜昌最初的两部长篇《祸匣打开之后》和《北极光下的幽灵》,都是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另外,在《祸匣打开之后》的末尾,有这么一行字:“1980年6月14日,初稿于兰州;1981年6月4日,二稿于北京。”这表明,作者曾与甘肃有过密切的关系。
  我解开这个细节背后的谜,以及深入了解他的身世,是1996年5月25日我在北京对他所进行的采访。
  当时,我正在写作50万字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实长篇《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内中写及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论战。我查阅了当时的报刊,得知在全国务省市(除北京之外)第一个开展“真理标准”讨论的是甘肃。甘肃地处大西北,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政治上也只是一般性的省份,然而,在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在各省市中,却一马当先。其中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明确表示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对“两个凡是”。由于宋平在“真理标准”论战中态度鲜明,加上他的工作业绩,后来被调往北京,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