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好学”的标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56:5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论语中,有很多地方记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同时他也应称为一个伟大的学者,论语里记载了他许多关于学习的言行和观点。在孔子的眼中,应该怎么样学习呢?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行主要集中于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与思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实践这几个问题,这些言行在中国产生了几千年的影响,现今仍将继续影响中国。下面,我将谈谈我对孔子关于学习的理解。

一 学习的乐趣

孔子无疑是一位勤奋的学者,终生精力都花在学习和教育上。是什么促使孔子有这样的一种执着的精神呢?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的乐趣。在论语的开篇学而篇第一章里,孔子就提到了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孔子的眼里,学习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应该是孔夫子本人对学习的感受。因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何乐而不为呢!同时在第六篇雍也篇第二十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们也应该以学习为乐,享受学习。这以学习为乐的事情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更容易实现了,因为我们有着越来越多的自由和选择权来选择我们洗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习更应该被看做是一种愉快的经历。

二.学习的态度

要想获得知识,就的学习,要想学习好,首先得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即使学了,也不会巩固。在1.8中说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就是庄重,这就是态度。在2.17中,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应该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只有你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你才有可能虚心地从老师或者是他人那里学到你缺少的东西。在5.15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见贤思齐”,应该以贤良作为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不贤作为对照,不断剔除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你才能使自己的修养和知识丰富起来。当然,现在的贤良是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的。这样你就得明白你自己所学习的东西用在哪些地方是好的,用在哪些地方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在4.19中,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就要求读书人以至于道为己任,而不能以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