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 防范措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3:44:23

一、规范医疗行为,严格依法办事
输血科要配合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抓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落实,参与临床用血规范管理与监督,主要有:
1、要与患者或其家属解释血液来源的特点,即临床用血来源为输血科,输血科血液取自当地血站。并了解患者或其直系亲属有无无偿献血经历,并统计上报献血办。
2、经治医师了解并掌握输血适应症,且工作中掌握适度,按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
3、经治医师在实行输血治疗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或用血志愿书;输血前留取患者标本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认真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输血严格依规程操作。
5、认真收集临床医护人员填写的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报医务处(科)。
6、实行无偿献血后,有些患者对输血收费不理解,要对用血过程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依当地政府有关规定予以解释,以免误会。

二、强化质量意识,抓好内部管理
输血科房屋设施须符合卫生学要求,结构与布局合理,仪器设备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经过了岗位培训。在做好这些基础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做好:
1、严把血液入库关。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
2、贮血冰箱依规程进行消毒、检测,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且标识明显。
3、交叉配备操作正规、结果准确、报告及时。
4、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努力推广成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互助输血、光量子用血疗法等多项服务。

三、在输血纠纷中输血科免责情形
1、血源方面:
1)由于供血辐射范围及运输方式上的变化,为及时到达;或由于供血数量不足而出现的“血荒”,以致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2)血站过错如血站的合法性、血站献血员档案缺失、血站采集未经检测的血液、血站使用试剂不合格、献血者化验检测与采血间隔超过安全时限等。
3)输血所具有的客观危险因素如血液检测的“窗口期”,由于试剂和仪器性能限制引起的客观存在的“漏检”等。
4)输血过程中发生的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输血反应。
2、临床方面<